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学者动态 >

1个宿舍走出3位院士!原来中国“最牛寝室”在这儿

来 源:青塔学术
发布时间:2022-01-11

​    最近,各大高校的“最强寝室”频繁上热搜,“全员保研”、“室友人手一篇SCI”仿佛成了一间“学霸寝室”的标配。

    但是,要论“学霸寝室”的天花板,还是非这些“走出3位院士”的寝室莫属!

    清华“三虎居”

    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其中,有一位新当选的院士名叫倪晋仁,他曾于1982年至1989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攻读硕士与博士。

   他的顺利当选,促成了清华大学史上“最牛”宿舍的诞生——清华大学2号楼474宿舍。而从这里走出的三位“治河专家”:王光谦、倪晋仁和胡春宏,全部成为了院士。

 
 

    王光谦、倪晋仁和胡春宏三人,不仅同一年出生,本科也来自同一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缘分更是让他们三个人在清华大学同一宿舍相遇。

据王光谦回忆,倪晋仁那时曾经画了一幅画,是三只老虎,画贴在474房间的门上,题名为“三虎居”。这便是清华三虎居的来由。

相比于“早出晚归彼此见不着面说不上话”这种学霸间的相处模式,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情谊和默契堪称“中国好室友典范”。

他们三个人,特别默契,特别聊得来。不仅常常探讨学术问题,还会一起踢球、打牌、编小说,一整个就是“精神世界的极度充足”。

三十多年一晃而过,当年的“474三虎”早已成为了领域中的专家栋梁,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是,曾经同窗同寝的情谊让他们到现在还是彼此事业上的好搭档。

2017年,由胡春宏领衔、王光谦、倪晋仁两位院士加盟的联合工作室在西安理工大学正式揭牌。

 
 

   厦大“三剑客”

   无独有偶,厦门大学也拥有一个这样的“三院士”宿舍。

   在厦门大学芙蓉一楼216宿舍,也走出了三位院士,他们是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田中群、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孙世刚以及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孙勇奎。

 
 

   与清华大学“三虎居”情况不同的是,厦门大学“三剑客”之中,出生于1962年的孙勇奎年龄最小,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入,而另外两位,田中群和孙世刚则当过知青,年长孙勇奎七八岁。

作为宿舍里的“老幺”,孙勇奎学习非常勤奋刻苦,时常在宿舍熄灯以后还要去食堂“借光”读书。

对于知识的极度渴求,使得他们分外珍惜获取知识的机会,也更能够与有着共同志向的同伴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正如田中群说,“我们原本以为,我们没有机会读书了”。所以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十分珍惜。

 
 

                              图为厦大芙蓉一216宿舍“院士三剑客”: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

一间宿舍,少则4人,多则8人,能够走出3位院士,实属不易。

这两所中国一流学府之所以能够共享这份“超牛”宿舍的称号,一部分原因也是时代造英雄。分析这些院士的求学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性:

他们都是77年、78年考入大学,那时正值高考恢复,77级学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激烈、最残酷的高考淘汰才得以踏入大学校门,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而那个时候的中国大学校园,学术氛围比现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浓郁得多。在全员醉心科研的环境熏陶下走出的这一批大学生,带上了踏实勤干的时代烙印。

正如胡春宏院士对于青年科学家劝勉时所说,“青年人要做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联系实际和持续坚持。”

不能贪图大、贪图多,要对一件事持续不断地做下去,一辈子可能就做这一件事,把它做好、做深、做扎实,这才是真正做事情。

或许,这也是一个宿舍能走出三名院士的历史必然性吧。

部分素材来源:清华研读间、厦门大学校友网等,信息仅作分享之用,有任何意见请联系ctac@cingta.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