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McGovern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李蕾博士课题组2019年招聘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启事

来源:科学人才网      发布时间:2019-05-15      阅读次数:

PI简介
李蕾,香港大学博士,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主持国自然项目两项,近年发表SCI论文12篇,研究方向为压力应激对生殖代谢功能的影响。
招聘岗位: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招聘人数:1-2位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海外经历要求:不要求
招聘条件:
1、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
2、有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的SCI文章发表;
3、具有生理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相关领域背景者优先考虑;
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
研究方向:
基于精母细胞分裂异常的男性不育疾病研究
工作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518055)
其它说明:
1、博士后年薪30万起(其中含省补贴15万、市补贴6万);
2、有年终奖、餐费补助、五险一金、定期体检等福利;
3、条件若符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标准要求,可申请孔雀人才补助(A类300万;B类200万;C类160万元)。
4、协助出站留深(3年以上工作合同)博士后申请30万元的科研资助;
5、科研业绩优秀、符合申请条件的博士后可以申请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或其他类别的人才优惠政策,获批后将获得深圳市的各类配套支持(博士后出站留深工作3年后可成功申请深圳市后备级领军人才,享受约160万资助);
6、根据深圳市相关政策以及个人意愿,协助申请政府住房补贴(3万/人)或廉租房;
7、如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可获得50万个人免税补贴;
8、户口、子女入园/学等待遇参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有关规定执行;
9、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计入我院工龄,可参加院职称评定,享受员工同等的其他福利待遇,出站优先留院工作;
10、在入职一年后可享受10个工作日的带薪年假。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参考:http://hrss.sz.gov.cn/tzgg/201511/t20151110_3350725.htm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参考:http://hrss.sz.gov.cn/xxgk/zcfgjjd/gcjzyrcgl/201609/t20160922_4962787.htm
申请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研究工作经历和至少两位推荐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发至:saralilei@siat.ac.cn,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姓名+毕业院校+应聘博士后或助理研究员"。
脑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McGovern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脑所”)由MIT McGovern脑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于2014年11月16日正式揭牌成立。脑所所长王立平研究员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教授。脑所名誉所长为美国MIT-麦戈文脑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Robert Desimone。
脑所定位于脑认知神经基础、非人灵长类脑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建立及脑疾病机制与治疗新策略研究,以脑科学研究新技术、脑疾病诊疗新技术、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与服务为需求牵引,将应用基础研究的研发能力在深圳生根,促进自主创新与国家生物产业需求有机结合,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共享开放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加强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力度,实现科学前沿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质贡献。
脑所成立以来,获批国家省部地方各级项目160余项,共计1.96亿元。其中包括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自然重点、国自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中科院先导B课题、中科院百人计划、广东省创新团队、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孔雀团队、深圳市学科建设等重点重大项目。
目前,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筹建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
脑所共发表包括Science、Nature Neuro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n、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SCI论文59篇,申请专利150余项,获授权专利60余项。
目前,已设立四个研究中心和一个诺奖实验室:
1、脑功能图谱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本能情绪的脑连接图谱解析;脑疾病的脑图谱变异基础研究;功能连接图谱解析技术开发。
2、脑认知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认知与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和类脑智能技术;神经计算与神经信号处理;脑疾病相关认知功能异常研究。
3、神经发育与退行性脑疾病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神经发育和可塑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神经发育性和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新的生物标志物、诊断和干预策略研究。
4、基因编辑脑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非人灵长类神经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神经疾病致病机理和干预机制研究;神经分子遗传学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5、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研究方向:神经可塑性包括短时程和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原理和机制;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