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科学人才网 > 高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 陕西高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

西北政法大学2014年人才引进与招聘计划

来 源:科学人才网
发布时间:2014-05-05

学校简介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与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合并,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经济管理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近180万册,中外文报刊近3000余种,并建有20余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平台。校园网全部覆盖两个校区,有综合教务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校园卡管理等数字应用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公寓配套有舒适的学习、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完备。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院、法律硕士教育院、司法官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7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高职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5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英语、治安学、市场营销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我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30家院校之一。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4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2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聘有一支由各学科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师制”,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有18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立足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经验,2009年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建成200余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实训示范课程,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现代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和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闻学、西部涉外法律、经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学校还在全国建设了80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高水平本科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设有法学研究所、高教研究所和7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建有刑法学、国际法学2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4项,56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是享誉全国的法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途径,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目前,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福特海斯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3+1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1+1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2+1+1本科生培养项目,与韩国全北大学、庆尚大学、韩南大学等7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交流机制。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鲜明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我们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培育扎实的专业功底、朴实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追求伟大人格的现代品质,铸就了一代代西法大人的魂魄,造就了一批批国家社会的栋梁。

今天,学校将“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 定位为西法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格,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重在内涵建设,向着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教学研究型政法大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西北政法大学2014年人才引进与招聘计划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

部门 学科 学位/职称 名额 备注 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 博士/教授 1 学科带头人 刘驰 副院长 029-88182725 wyxyliu@126.com
白晓磊  老师  029-88182726 576389133@qq.com
张晓黎  老师 029-88182596 nwuplszk@163.com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 博士/教授 1 学科带头人 丁韶彬  副院长 029-88182788 bindian08@outlook.com
党振峰  老师 029-88182767 zgybgs@gmail.com
张晓黎  老师 029-88182596 nwuplszk@163.com

二、招聘教学科研岗位人员

部门 教研室/学科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职称 名额 备注 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 社会学(社会工作方向)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山小琪 副院长
齐芸 老师
029-88182771
029-88182777
shanxq@126.com
pop.auska@163.com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中国传统价值哲学方向)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教学科研能力较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潜力较大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何小勇 副院长
谭莉莉 老师
029-85385422
029-85385939 
275695930@qq.com
57172950@qq.com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会计学、财务管理、数学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刘光岭 院长
于文祥 老师
029-88182686
029-88182667
lgl1008@163.com
zfjgybgs@126.com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教学科研能力较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潜力较大
相关学院 法学 法学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5 教学科研能力较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潜力较大 刑事法学院 王政勋院长
周小文老师
029-88182615
029-88182781
zhengxunwang@163.com 
16831137@qq.com
民商法学院 张 翔副院长
李春玲老师
029-88182602
029-88182611
zhangxiang629@126.com 
Lcl5683@163.com
经济法学院 李集合副院长
翁晓磊老师
029-88182639
029-88182620
xbzfljh@163.com
xl_weng@163.com
行政法学院 姬亚平副院长
侯毅 老师
029-88182656
029-88182640
2365969373@qq.com
38686904@qq.com
国际法学院 刘亚军副院长
杨华 老师
029-88182670
029-88182671
yajun_liu@yeah.net
88182671@163.com
公安学院 侦查学 侦查学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冯雪 副院长
马婷婷 老师
029-88182749
029-88182759
1025297215@qq.com
gaxybgs@163.com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 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丁韶彬 副院长
党振峰 老师
029-88182788
029-88182767
bindian08@outlook.com
zgybgs@gmail.com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艺术学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刘驰 副院长
白晓磊 老师
029-88182725
029-88182726
wyxyliu@126.com
576389133@qq.com
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2 本硕博阶段均须为英语专业,且毕业于专业院校或985院校 桑元峰 副院长
吴晓娟 老师
029-88182702
029-88182710
sangyuanfeng@sina.com
406262491@qq.com
商务英语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2
韩语 外国语言文学(韩语方向)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1  

三、招聘思政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

岗位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名额 备注 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思政教师岗位
(辅导员)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 6 4男2女 高 见 029-88182289 xfdfdyzp@126.com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图书资料 法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 1   张晓黎
刘卫波
王志刚 
029-88182596  nwuplszk@163.com
教学管理 哲学、法学、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 1  
信息技术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 1  

四、招聘条件

(一)高层次人才

1、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或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要影响。

2、具备陕西省三级以上教授岗位聘用条件,年龄不超过50周岁。

3、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领导学术团队取得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注重培养及引领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

(二)其他类别的优秀人才

1、招聘人员第一学历须为普通高校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最后学历为全日制统招且为非本校毕业学历。

2、博士要求年龄35岁以下(1979年7月1日后出生),硕士要求年龄30岁以下(1984年7月1日后出生),具有副教授职称人员年龄要求40岁以下(1974年7月1日后出生)且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五、相关待遇

(一)高层次人才

1、为具备陕西省二级以上教授岗位聘用条件者提供科研启动费50万元;为具备陕西省三级教授岗位聘用条件者提供科研启动费40万元;

2、为具备陕西省二级以上教授岗位聘用条件者提供安家费50万元;为具备陕西省三级教授岗位聘用条件者提供安家费40万元;

3、配备工作室,提供140平方米以上住房1套,房价按校内成本价执行;

4、配偶在西安以外地区工作,且符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高校人员调配条件,可随调;配偶具有教学科研系列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且调入后在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可按学校相应人才引进标准享受科研启动费待遇。

(二)为教学科研岗位招聘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

1、安家费6万元;

2、科研启动费6万元。

六、应聘办法

应聘者在人事处网站资料下载栏目下载并填写《西北政法大学应聘人员登记表》,并将相应的报名材料(《登记表》、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职称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压缩打包以附件形式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名称和附件名称统一书写为“应聘岗位-毕业院校-专业-学位-本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