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组基本情况介绍
项目组长期从事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光学成像等尖端领域的前沿研究。目前正围绕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这一基本问题,以果蝇幼虫为基本仿生对象,融合最新的光片成像、神经生物学、人工智能和脑连接组学成果,探究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机制。项目组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其中国家青年千人1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Journal of Neuroscience,AAAI, IJCAI, CVPR,IEEE Trans等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以及光学等领域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二、研究方向
项目组主要结合基于光片成像的自由行为同步的全脑神经元功能信号记录,依托基于全脑连接组所构建的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仿真建模,探究软体运动行为的神经编码和控制机制。
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向:
1.行为功能实现的神经系统编码机制;
2.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仿生。
前一方向偏重于神经行为成像,后一方向偏重于神经网络建模,但我们鼓励进行跨领域交叉。
三、应聘条件
1.全日制博士,年龄不超过35岁(特别符合岗位要求,可以适度放宽)。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或具有交叉学科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要求对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的交叉科学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工作认真努力,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2.有生物成像信号采集及分析方面的工作积累;或在有关生物神经网络的Spiking Neural Network建模分析工作积累。
3.在本专业国际主流学术会议或顶级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四、招收人数
5名
五、申请流程
1.完成线上岗位申请并提交,提交材料必需包括:简历、博士论文摘要、学术代表作、专家推荐信。
2.初审合格者参加博士后招收面试。
3.签署招收协议。
4.办理进站手续并报到。
六、待遇
1.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1:1科研经费配套。
2.提供年薪税前40万元(含省、市、区人才补助)。
3.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4.提供一次性科研补助经费10万元。
5.免租金提供精装修博士后公寓。
6.期满出站后由之江实验室优先录用。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0571-56393361
传真:0571-56390666
通讯地址:杭州市文一西路1818号人工智能小镇10号楼之江实验室8楼806室
邮政编码:311121
电子邮箱:postdoctor@zhejianglab.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