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诚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暨博士后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发布来源:中国科学人才网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一、学校简介

一级单位 二级单位 平台 专业方向 招聘条件 应聘联系 需求人数 最晚到岗时间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纳米催化与能量转化研究部 曾杰教授课题组(https://catalysis.ustc.edu.cn/),开展热驱动、电驱动、热电驱动及合成生物学相关的多相催化反应,包括实验和理论计算,反应包括CO2/CO还原、甲烷重整/部分氧化、丙烷脱氢、小分子电合成等研究。 专业不限 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热催化、电催化、理论计算等领域有扎实研究基础者优先。 曾杰
zengj@ustc.edu.cn
邮件以“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申请 姓名”命名。本课题组承诺对所有应聘者材料给予保密。
特任副研/博士后若干 待招满为止
刘贤伟课题组:https://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7035,致力于化学反应的原位工况分析方法与仪器,单颗粒、单分子成像研究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生物医学工程、微生物学、光学工程 1. 近年来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 2. 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科研能力; 3. 具有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刘贤伟
0551-63600610
xianweiliu@ustc.edu.cn
2-3人 待招满为止
极端低温电池化学研究中心 https://faculty.ustc.edu.cn/caiguorui/zh_CN/index.htm 能源化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 本课题组长期招聘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热忱欢迎具有电化学,能源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催化化学,材料化学,纳米科技等一项或以上相关基础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共创未来。具有电池及相关理论计算等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 蔡国瑞
caiguorui@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3名 长期有效
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 陆亚林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量子功能材料、长波光电子学及谱学、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等的研究,拥有Laser-MBE(带组合功能和差分RHEED)、激光脉冲沉积(2台)、单轴加压气氛热压炉、SQUID磁学测量系统、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包括磁学、电学、热学特性测量)、以及自主研制的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表征系统(可开展7K-室温、9 5T矢量磁场下的太赫兹波应用研究)。 凝聚态物理、量子功能材料(单晶、单晶薄膜、二维材料等)、超快光学、太赫兹光学 获得上述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傅正平
fuzp@ustc.edu.cn
博士后2名,特任副研2名 招满为止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低维物理实验室,曾长淦教授课题组:https://ldp.ustc.edu.cn/main.htm,综合真空互联实验室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uiz/ 二维量子功能材料原子级制造和精准表征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博士学位; 2. 具备二维量子材料研究背景,熟练掌握以下至少一项技术:STM/MBE/ARPES; 3. 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4. 具备独立撰写英文科技论文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 SCI 论文。 张汇
0551-63606501
huiz@ustc.edu.cn
博士后1-2名 2026年2月
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 张振宇教授/崔萍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大尺寸原子团簇、团簇生长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机器学习等方向 凝聚态物理理论与计算,材料物理,计算物理等 已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课题组相关的研究方向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勤奋敬业,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崔萍
cuipg@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各1名 待招满为止
张振宇教授/崔萍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采用多尺度方法研究低维体系与量子材料的非平衡生长过程、物性及其在信息与能源领域中的潜在应用。近期的研究重心包括层状材料、界面超导、拓扑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催化、量子等离激元等。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2名 待招满为止
尖端测量仪器研究部 丁延伟课题组,近年来从事自主研制热分析与量热仪研究,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BNrimu/zh_CN/index.htm 电子、电气、仪表、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条件:1.负责热分析与量热仪器的技术方案和软件架构设计; 2.负责系统架构设计,研究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或技术路线; 3.负责热分析和量热仪器传感器关键技术、功能的设计、调试和实现; 4.负责仪器关键功能指标测试、调试方法的调研、测试和实现; 5. 博士学位,35周岁以下。 丁延伟
13033058986
ywding@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满为止
林岳课题组,近年来从事能源催化材料的原位生长与性能研究,至今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linyue/ 材料原位生长(无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多相催化研究、高端仪器研发 已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1)具有多相催化或材料生长研究经历均可,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2)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SCI收录期刊论文1篇以上;3)在从事的研究方向上有较强的研究经验和动手能力,积极上进,并有较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林岳
linyue@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若干 待招满为止
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茅瓅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特任教授,从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在Science(2)、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的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论文20余篇。成果多次被Science、Nature关注和报道,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主持国自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承担中科院战略先导计划任务。 结构陶瓷材料 ?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答辩;从事结构陶瓷材料领域研究;年龄不超过35岁,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 ?具备独立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品行端正、潜心学术、执行力强,有科研热忱及团队合作精神,能与老师及学生良好沟通。 茅瓅波
maolb@ustc.edu.cn
1人 待招满为止
项目负责人:李薛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博导,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海外,2024年)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水凝胶材料多尺度结构调控与功能化、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耐疲劳性能、高分子材料高通量合成与表征、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具体见: https://faculty.ustc.edu.cn/lixueyu/zh_CN/index.htm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断裂力学等研究方向 1. 近期(3年内)已获得或即将获得高分子材料、固体力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有高分子合成或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3. 具备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 英文读写与学术写作能力强。 5. 已发表领域内高水平论文3篇及以上。 李薛宇
lixueyu@ustc.edu.cn
1人 2026年1月
课题组近年来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小分子电化学催化能源转化等方面研究工作。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gengzhigang/zh_CN/index.htm 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已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电化学催化或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方面具有良好科研基础;具有较强的研究经验和动手能力,并富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耿志刚
0551-63607710
gengzg@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若干 招满为止
汪冬冬教授课题组,隶属于陈乾旺教授功能纳米实验室科研团队(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wangdd/) 生物医用材料;微生物学;生物/仿生催化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生物医用材料、能源催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高分子等方向的研究经验;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英文论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研究论文。 汪冬冬
wangdd13@ustc.edu.cn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1人 待招满为止
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 张学鹏研究组:https://faculty.ustc.edu.cn/zhangxuepeng/zh_CN/ 化学 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含高分子)化学、理论计算等背景;已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张学鹏
zhangxp@ustc.edu.cn
2人 招满为止
叶树集课题组; 主页: https://faculty.ustc.edu.cn/yeshuji/zh_CN/index.htm; http://staff.ustc.edu.cn/~shujiye/ 物理化学、分子光谱与动力学、超快激光、表界面科学、材料表面科学 具有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熟悉红外、拉曼或和频光谱等分子振动光谱;有超快激光表征技术发展经验;熟悉超快激光;光谱成像技术;具有高分子、生物界面、能源材料、表界面科学等研究背景。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能在PI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者优先。 叶树集
0551-63603462
shujiye@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3人 长期有效
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课题组简介:张目亮,洪堡学者,研究方向是光催化下的流体化学。至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刊物,例如Nat. Chem., Nat. Synth.,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等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课题组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zhang_muliang 有机合成化学 欢迎对有机合成化学、光催化、过渡金属催化、流体化学等感兴趣的学生加入课题组!1、具有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半年以内可以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具有自由基化学、过渡金属催化等研究背景的候选人优先考虑。 2、曾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水平者优先。 3、工作勤奋踏实,善于交流,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张目亮
mlzhang02@ustc.edu.cn
博后2-3名,特任副研2-3名 待招满为止
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研究组:主要开展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的构筑与电子结构测量,在微观层次理解凝聚态体系中量子现象,揭示其机理,以设计和发现新的量子态、量子现象,从而实现新的应用。课题组网页:http://quantum-materials.ustc.edu.cn/yjfx/list.htm。 凝聚态物理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条件: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 有较强的量子材料研究背景,具备STM或ARPES或MBE研究经验者优先;3. 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4. 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已撰写和发表过英文期刊论文。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后研究经历的人员,可以给与特任副研究员待遇。 yanyj87@ustc.edu.cn(闫亚军 STM)
jjiangcindy@ustc.edu.cn(姜娟 ARPES)
yilinwang@ustc.edu.cn(王义林 理论计算)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5名 待招满为止
光与冷原子物理研究部 冷分子和超冷分子研究平台,冷原子量子计算研究平台 超冷原子分子 熟悉超冷原子分子物理实验 赵博
18201881375
bozhao@ustc.edu.cn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1人 待招满为止
混合量子系统研究室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电子学 1. 近年来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 2. 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科研能力; 3. 具有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Johannes Majer
13482383950
jmajer@ustc.edu.cn
张丁
17775278784
ding96@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满为止
量子通信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光纤的城域量子通信、基于量子中继的城际量子通信、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以及量子通信器件等。团队研究人员:陈腾云、张强、徐飞虎、包小辉、万雍、彭承志、印娟、廖胜凯、张军、江晓、潘建伟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电子学 近年来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体现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陈腾云
tychen@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满为止
量子计算与模拟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光学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超冷玻色子量子模拟、超超冷锂钾原子量子模拟、高分辨异型超晶格、超冷锂镝原子的量子模拟、超冷原子光晶格、超冷分子、超冷锶原子里德堡量子气体、光镊原子等。团队研究人员:刘乃乐、陆朝阳、霍永恒、朱晓波、彭承志、陈帅、陈宇翱、戴汉宁、姚星灿、苑震生、潘建伟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冷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电子学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原子干涉、多光子干涉、时频传输、量子成像等。团队研究人员:陈帅、陈宇翱、李力、张强、姜海峰、徐飞虎、潘建伟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冷原子物理
量子物理基础与量子信息理论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物理基础、量子信息、量子通信理论、多体系统的计算和量子模拟理论。团队研究人员:彭承志、张强、徐飞虎、邓友金、郑炜、潘建伟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广义相对论
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 李震宇教授研究组,长期从事生长与反应微观机理、功能材料与器件设计以及理论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在石墨烯生长机理、固态电解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于量子计算机的电子结构计算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主页http://q2chemistry.net/ 物理、化学、材料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熟悉电子结构计算或者分子模拟,有较强的钻研精神 李震宇
0551-63600934
zyli@ustc.edu.cn
若干 长期有效
胡素磊智能交叉催化科学研究组 物理,物理化学,数学 团队协作,模型构建,数值模拟,机器学习, 胡素磊
0551-63603774
husulei@ustc.edu.cn;
2人 待招满为止
生物分析化学院士合作研究中心 李景虹、李玥琪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 生物分析化学 2.单分子电子学。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专业背景为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拥有生物分析化学、分子电子学、微尺度测量、电化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李玥琪
yueqili@ustc.edu.cn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人 待招满为止
科技产业战略研究部 陈晓剑教授课题组 1.科学技术与社会(STS)2.量子科技政策与产业创新 1.已经或即将取得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社会学/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政策/物理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鼓励其他交叉学科背景的博士报名; 2.具有浓厚的项目兴趣、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独立项目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作风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4.年龄一般应在35岁以下; 5.熟悉科技前沿领域与科创产业者优先考虑; 6.有量子科技研究或量子企业经验者优先考虑。 胡老师
huxl94@mail.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