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诚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暨博士后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发布来源:中国科学人才网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一、学校简介

一级单位 二级单位 平台 专业方向 招聘条件 应聘联系 需求人数 最晚到岗时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物理系 廖结楼课题组,从事理论计算生物和计算化学物理:(1)结合AI 方法,设计具有高效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分子;(2)量子生物学:研究开放生物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及其量子效应;生物大分子手性对称破缺的理论研究等 化学、物理 有良好的理论化学和物理基础,以及计算编程能力;有较好的科研工作经验和发表英文文章的经历 廖结楼
liaojl@ustc.edu.cn
1名特任副研和1名博士后 招满为止
课题组隶属于杨金龙院士理论与计算化学团队,聚焦于低维自旋材料和器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课题组网站: https://dcp.ustc.edu.cn/lxx/listm.htm 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 有自旋材料模拟经验的优先;有高通量计算 人工智能经验的优先。 李星星
0551-63607967
lixx@ustc.edu.cn
博士后岗位需招聘2人,特任副研究员岗位需招聘1人 待招满为止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物理 原子分子物理、光谱或化学动力学方向博士毕业,有国内或国外博士后研究经验,具有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有多篇知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对原子分子动力学和量子物理基本科学问题有浓厚科研兴趣,能够协助指导研究生。 田善喜
13956911902
sxtian@ustc.edu.cn
特任(副)研1人 招满为止
刘进勋理论与计算催化化学课题组,http://jxliu.ustc.edu.cn/ 理论与计算催化 1) 具有物理化学、计算化学、计算物理、计算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具有海外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博士或博士后经历(2-4年博后经历) 3) 熟悉量子化学计算、均相或多相催化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分析等研究领域之一。 4) 具备Python、C 或Fortran编程语言开发经验的申请人会优先考虑 5) 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工作与思考能力,良好的中英文科技论文读写能力,为人和科研工作中有诚信,勤奋努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刘进勋
0551-63602195
jxliu86@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待招满为止
应用化学系 苏育德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suyude/zh_CN/index.htm 生物—非生物杂化材料、生物—非生物界面、合成生物学、电催化、光催化、CO2还原、COMSOL模拟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35岁以下;2. 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至少1篇;3. 具有生物电化学、电催化、光催化、合成生物学、COMSOL模拟等研究背景的申请人优先考虑。 苏育德
suyude@ustc.edu.cn
博士后2—3人 待招满为止
中国科大熊宇杰教授课题组,课题组网站:https://faculty.ustc.edu.cn/xiongyujie/en/zdylm/678417/list/index.htm;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gaochao/zh_CN/index.htm 合成生物学、生物催化、仿生催化、人工细胞工厂、超材料、人工光合成 参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的招聘要求;博士期间具有相关方向独立科研工作经验,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 高超
gaoc@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1-2人 待招满为止
功能膜研究室,http://membrane.ustc.edu.cn/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电解水制氢系统 获得相关方向博士学位,科研能力强。 葛晓琳
gexl@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 招满为止
周敏课题组,主要研究材料几何学及其在储能领域应用,包括非晶态材料,离子电池,CO2电池等,https://faculty.ustc.edu.cn/zhoumin 无机化学,能源化学,信息学 参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的招聘要求,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在原位表征,局域结构分析,理论计算模拟,气体电池,固态电池,等方面具有经验者优先 周敏
mzchem@ustc.edu.cn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3人 待招满为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科大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隶属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课题组网页:http://staff.ustc.edu.cn/~dupingwu/publications.html),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共轭光电材料方面的研究。一、课题组研究方向: 有机共轭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纳米碳材料合成及应用(弯曲碳纳米管片段、石墨烯纳米带等)。负责人:杜平武教授,主页:http://staff.ustc.edu.cn/~dupingwu/publications.html 化学、材料、或者高分子等相关专业 合成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高分子、有机功能材料合成、金属配合物合成、材料化学)等背景的博士或者博士后;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认定的二区期刊学术论文1 篇及以上。博后待遇优厚! 杜平武
0551-63606207
dupingwu@ustc.edu.cn
博士后1-3人/特任副研1-2人 待招满为止
杨上峰教授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富勒烯功能材料(http://staff.ustc.edu.cn/~sfyang/)。 材料化学,材料物理 1、年龄35周岁以下,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工作积极主动,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创新精神; 3、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2-3篇。4、具有碳纳米材料、太阳能电池、能源化学等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杨上峰
sfyang@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2-3人 待招满为止
任晓迪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新型储能电池电解液/质设计与反应机理研究,课题组主页 https://renlab.ustc.edu.cn/ 电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参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的招聘要求,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在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模拟、原位表征,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经验者优先 任晓迪
xdren@ustc.edu.cn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人 待招满为止
程位任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氢能相关光电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动力学原位研究。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gweiren 电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同步辐射原位表征等 1.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较高的英文读写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3.工作积极主动,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4.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2-3篇。5.掌握电化学、能源催化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同步辐射原位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程位任
weiren@ustc.edu.cn
博士后1-2名;特任副研1-2名 待招满为止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裴刚课题组,http://home.ustc.edu.cn/~wulj,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能源材料 具有能源材料、能源化学方向的研究经历 裴刚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2名 待招满为止
化学系 孙尚政课题组 https://faculty.ustc.edu.cn/sunshangzheng/zh_CN/index.htm 1. 开发新颖酶催化功能,探索酶催化机制,拓展酶催化非天然反应类型。 2. 探索高分子材料立体规整性合成及应用,及聚合物降解新策略。 1. 具有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生物催化以及高分子合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博士研究生。 2. 积极乐观,善于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科研热情及团队协作精神。 孙尚政
ssun123@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2名 招聘长期有效,待招满为止。
课题组主页: https://faculty.ustc.edu.cn/pusher/zh_CN/ 有机化学 有光电或自由基方法学研究经验的博士生优先考虑 汪普生
pusher@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满为止
庄涛涛老师课题组-手性结构与功能课题组。课题组致力于手性纳米结构的精准合成、高品质因子圆偏振光体系的构建、多模态信息加密防伪、生物病毒检测、3D显示等。网址:https://faculty.ustc.edu.cn/zhuangtaotao 无机、高分子、材料、物理、人工智能等相关方向?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35岁以下;态度积极、勤奋,责任心强,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执行力,能在PI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具有手性纳米材料、圆偏振光器件、信息加密防伪、3D显示、生物检测治疗等方向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 庄涛涛
tzhuang@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若干 待招满为止
钟文婉课题组:致力于疾病精准诊断,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重点方向:1)发展高通量液体活检平台; 2) 创新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方法以辅助组学分析;3)研究纳米-生物界面;4)运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手段设计新型传感阵列。课题组主页:http://institution.ustc.edu.cn/zhonglab/zh_CN/index.htm 生物分析与化学生物学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 工作勤奋积极,责任心强,创新与动手能力强,善于团队合作,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能在PI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专业与科研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分离科学,谱学研究,生物检测,纳米与生物界面,微流控芯片,功能核酸的发现与应用等。有一定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数据统计,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储备和研究基础,或有搭建分析仪器经验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 钟文婉
wenwanz@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若干 待招满为止
晶态纳米孔材料团队( http://MOF.ustc.edu.cn/)( https://faculty.ustc.edu.cn/jiaolong/zh_CN/index/64201/list/index.htm) 无机化学 / 电化学 / 材料化学 等 参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的招聘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为人诚实,工作勤奋,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2、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3、欢迎具有电化学反应器件设计、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CO2电催化转化以及电化学有机反应等相关背景和研究经验的申请人 焦龙
longjiao@ustc.edu.cn
博士后和特任副2-3人 待招满为止
刘扬中教授课题组: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 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 1. 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实验技能; 2. 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3. 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刘扬中
0551-63600874
liuyz@ustc.edu.cn
2-3人 待招满为止
徐允河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xuyunhe 有机合成 即将博士毕业或博士毕业三年以内,具有有机合成方法学、金属有机化学或全合成的研究背景。 徐允河
xyh0709@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2人 待招满为止
黄汉民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huanghanmin 金属有机化学 相关专业博士毕业。 黄汉民
hanmin@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3人 待招满为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肖石燕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 多尺度分子模拟方法发展及其在高分子软物质体系中的应用;[2] DNA分子机器和反应线路调控;[3] Energy landscape方法及其在生物物理体系中的应用;[4] 高分子软物质组装机制以及组装动力学路径调控。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xiaoshiyan/zh_CN/index/989334/list/index.htm 高分子物理、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 1. 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具有大分子理论计算和模拟、高分子物理、软物质物理等领域的研究背景,具备粗粒化分子模拟、自由能计算、机器学习研究基础者优先考虑;3. 已经在相关领域的主流期刊上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 肖石燕
xiaosy@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若干 招满为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 王龙海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https://wanglabustc.com/ 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 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等方向的研究经验;优先考虑有动物实验、COMSOL 多物理场模拟仿真背景的申请人;具有良好英文写作能力,近五年发表1-2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王龙海
hiwang@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2-3名 待招满为止
吴思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siwu/zh_CN/index.htm 光刻胶、纳米压印、微纳加工、高分子、光学、光化学、光响应材料、聚合物结构表征 光刻胶、纳米压印、高分子、结构表征、化学、材料、光学、纳米材料背景的博士 吴思
siw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满为止
陈昶乐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 http://staff.ustc.edu.cn/~changle/index.html 高分子 高分子、有机合成、金属有机方向的博士 陈昶乐
0551-63601495
changle@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满为止
安徽省生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 傅尧教授课题组所属的安徽省生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绿色化学和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的科研机构。实验室围绕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有机化学、计算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生物质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工作,在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学和生物基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实验室围绕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取能源分子、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和新材料开展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生物质高效解聚、绿色化学品合成、生物质新材料创制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有机化学、计算化学、高分子化学、光/电催化、化学工程工艺等 1、博士后岗位要求近期取得化学或者材料学博士学位; 2、博士研究方向或工作期间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等方向研究,精通一项者即可;3、博士后期间岗位工作内容围绕以下方向展开:量化计算研究复杂反应机制,人工智能辅助合成路径开发与优化,绿色有机合成反应创新,功能分子设计与合成,生物基材料单体设计与开发,聚合物合成与加工,专精其中一项研究内容,以个人强项融入团队研发,相互学习多学科最新技术; 4、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博士后不超过35周岁,优秀者可再议。 李闯
18256008898
lichuang21@ustc.edu.cn
5人 待招满为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精准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 应用化学系/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姚宏斌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yhb/ 固态电池 优秀博士 姚宏斌
yhb@ustc.edu.cn
2人 2025年12月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刘世勇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liushiyong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合成化学、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 具有好奇心,喜欢学习新知识和主动探索进入新领域;注重细节,严谨有耐心,能坚持深入做事情。课题组网址: http://staff.ustc.edu.cn/~sliu/ 刘世勇
sliu@ustc.edu.cn
0551-63607348
博士后/特任副研5-7人 待招满为止
化学系/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江海龙教授课题组:在配位化学的基础上,聚焦多孔晶态功能材料(如MOFs,COFs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探索;研究内容高度交叉,涉及无机化学、晶体工程学、材料化学、纳米科技、催化化学以及能源化学等多个领域。依托托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详情参见课题组主页:http://mof.ustc.edu.cn 无机化学 / 材料化学 / 物理化学(催化化学或计算化学)等 参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的招聘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为人诚实,工作勤奋,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2、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3、欢迎具有配位化学、功能材料、多相催化、光/电催化、纳米能源、计算化学等一项或以上相关基础的申请人, 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江海龙
0551-63607861
jianglab@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究员1-3名 待招满为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本课题组负责人:陈立锋,国家“四青人才”,要从事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及其能量存储与转换(新型二次电池、柔性储能器件、电/光催化)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个人主页 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lifeng/zh_CN/index.htm 1. 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2. 天然高分子基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3. 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能量存储、电/光催化、传感、柔性电子器件中应用。 1. 基本素质: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科研执行力强、追求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专业要求:已获或即将获得化学、材料、高分子、物理、能源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在天然高分子材料、碳材料、二次电池、电催化、传感、柔性器件等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良好地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方向。 3. 博士后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特任副研究员不超过35岁。 请将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前期主要研究基础,代表论文清单等)发送到陈老师的电子邮箱chenlf@ustc.edu.cn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 研究方向 本人姓名。 博士后/特任副研3-5人 待招满为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纳米催化与能量转化研究部 刘波课题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484 多孔材料,催化,光热电能源转换 曾在化学及材料一级学科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具有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背景和跨学科合作经历;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生优先。 刘波
0551-63601123
liuchem@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满为止
化学系/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刘建伟研究组:nanowire.ustc.edu.cn 柔性智能响应器件 取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刘建伟
jwliu13@ustc.edu.cn
3人 招满为止
化学物理系/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蒋彬研究组:http://staff.ustc.edu.cn/~bjiangch/ 理论与计算化学;机器学习;光谱与动力学 1) 具有物理化学、计算化学、计算物理、计算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 具有海外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博士或博士后经历;3) 熟悉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机器学习或大模型等研究领域;4) 具备Python、C 或Fortran编程语言开发经验优先;5) 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工作与思考能力,良好的中英文科技论文读写能力,为人和科研工作中诚信、勤奋、努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薪资从优。优秀者有机会入选学院的优秀博士后计划,最高可获得额外20万津贴。 蒋彬
bjiangch@ustc.edu.cn
1人 招满为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低维功能材料设计:材料数据库、第一性原理、机器学习和逆向设计。http://staff.ustc.edu.cn/~xjwu 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 已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的年限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品学兼优; 2. 品行端正、潜心学术、乐于创新,可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形成引领性研究成果;3. 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能力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 4. 具有优秀的英文写作、交流能力; 武晓君
0551-63607915
xjwu@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招满为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李闯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响应性高分子凝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仿生驱动应用;动态可逆的超分子组装功能软物质; 仿生智能形变和软体驱动器、机器人在生物医学、药物释放等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 1.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2.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上进心和创新意识; 3.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4. 具有高分子、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材料化学、光化学、超分子材料、水凝胶材料、软体驱动器背景的申请者可优先考虑。 李闯
0551-63606684
lichuang21@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若干 待招满为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苏州高等研究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邓正玉课题组 主页:https://www.x-mol.com/groups/Deng-Zhengyu 有机高分子合成,生物医用材料,化学生物学 1.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2.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上进心和创新意识,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具有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背景的申请者可优先考虑;4.在领域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研究性学术论文。 邓正玉
zydeng@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2-3名
苏州高等研究院 纳米学院 多能量场纳米催化课题组(EX-nanocatalysis research group,EXNano-RG)专注高值有机化学品的绿色制造,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有稳定合作关系,有利于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发展。详情见https://faculty.ustc.edu.cn/daiyitao/zh_CN/index/277648/list/index.htm 电催化 1)对化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已经获得或者即将获得博士学位;2)具有电化学及相关方向的研究背景,熟练掌握电催化等相关知识及实验技能;3)有良好的科研积累,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相关研究论文; 4) 遵守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聘用期间全职工作,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戴懿涛
yitaodai@ustc.edu.cn
博士后1-2 待招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