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诚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暨博士后
工程科学学院
发布来源:中国科学人才网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一、学校简介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工程科学学院 | 近代力学系 | 生物力学与软物质力学团队公泽课题组,详见 https://faculty.ustc.edu.cn/gongze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与物理、化学、工程等交叉背景方向均可 | 1.在生物、医学或材料等相关领域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近5年以主要作者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2.具备细胞与水凝胶材料等相关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实验能力,能够用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够独立地从事实验; 3.热爱科学研究,对交叉学科感兴趣,富有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完成课题任务并撰写总结报告。 | 公泽 gongze@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丁航多相界面流动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dinghang | 计算流体力学;界面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 | 流体力学博士,具有计算流体力学或界面流动方面的专业知识 | 张春雨 0551-63601837 cyzhangcfd@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于2023年成立,中心负责人为陆夕云院士,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单位是西北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本中心拟从多过程概念出发研究极端流动,旨在获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极端流动多过程问题的基础研究平台,形成以多过程及其耦合研究为核心、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高地。根据中心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针对以下研究方向,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特任副研究员暨博士后15名。 | 1)多物理场高温非平衡流动;2)智能计算流体力学(AI-CFD);3)可压缩湍流和噪声;4)颗粒多相湍流模拟;5)风电场多尺度流动模拟;6)其它相关方向。 | 特任副研究员要求:1)获得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2)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或优秀博士后;国外著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业绩突出。博士后要求:1)获得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论文答辩通过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张颖慧 0551-63603345 zyh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暨博士后15人 | 待招满为止 | ||
冯伟教授课题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应用目标,旨在开展表界面力学和软体机器人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设计构筑基于聚合物等材料的智能器件和设备,主要聚焦表面摩擦学、界面力学和传感、软体机器人设计和制造等。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fengw/zh_CN/zdylm/995356/list/index.htm | 表面摩擦学、界面力学和传感、软体机器人设计和制造 | 1. 品学兼优,勤奋踏实,热爱科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具有力学、机械、化学材料、精密仪器或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 冯伟 fengw@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所”。实验室主页:https://imnc.ustc.edu.cn/;个人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24/0509/c4590a640441/page.htm | 机械、力学、材料、物理等 | 1. 具有机械、力学、材料、物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2、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者优先。 | 刘果 guoliu@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微结构制造实验室 | 力学和应用数学,增材制造技术,细胞膜力学 | 1. 具有力学相关专业背景,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2、有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文章者优先 | 梁海弋 hyliang@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忠教授课题组,旨在开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面向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需求和应用目标,构筑多级次结构、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推动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包括超黑材料,雷击及高能冲击等极端环境防护材料,在合肥建有工程实验室。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m.htm | 材料科学、物理、光学、力学、机械及相关学科背景 | (1)硕士或学士学历,具有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机械、光学、物理等相关学科背景;(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4)年龄不超过40周岁。 有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理化性能测试等相关领域企业、研究单元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 汪国睿 wgr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智能材料和振动控制平台,从事磁流变材料、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负责人龚兴龙教授,主页:gong.ustc.edu.cn | 固体力学 | 具有海外博士后经历;能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龚兴龙 gongxl@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力学系、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 | 张忠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微纳材料界面实验力学基础研究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材料力学设计的优势。面向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需求和应用目标,发展界面力学性质的定量化表征方法、构筑多级次结构、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进而推动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https://imnc.ustc.edu.cn/ | 力学、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工程科学、机械、物理 | 招聘研究方向: 1、微纳材料界面实验力学; 2、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具体要求: 1、品学兼优,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力学、材料(复合材料)、机械、物理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学术论文;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td> | 汪国睿 wgr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2-3人/博士后3-4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忠教授课题组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旨在发展微纳尺度实验力学测试表征新方法,揭示跨尺度力学传递规律,提出纳米复合材料构筑新思想,创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体系,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负责人张忠教授,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m.htm | 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实验力学、材料科学、高分子物理及相关学科背景 | (1)固体力学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实验固体力学、实验物理(拉曼光谱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微纳米实验力学、二维材料制备及表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2)材料科学或高分子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表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3)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 特任副研、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陈海波项目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bchen/index.htm | 固体力学、计算力学 、声振耦合、飞行器结构动力学 | 在宽频声振耦合分析、结构优化、随机激励下的结构疲劳分析等方向具有较好研究基础,已在相关领域国际杂志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 陈海波 0551-63600345 hbc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各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游尚挺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youshangting) | 光学与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精密仪器、微纳制造、生物3D打印、组织工程等 | 1. 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35岁以下;2. 相关方向有较好的学术背景与成果;3.有良好的中、英文表达与写作能力 | 游尚挺 youshangting@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高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7年以独立PI成立混合成像系统实验室HISLab(Hybrid Imaging System Laboratory, www.hislab.cn),致力于光声成像技术的前沿基础研究,设备与算法研发,以及临床转化应用。主页:https://bme.ustc.edu.cn/2023/0306/c28131a671995/page.htm | 招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声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精密仪器,生物医学工程。 | 1.副研究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2.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高飞 fgao@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智能医疗器械中心/微纳米工程实验室-杨亮教授课题组:旨在发展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智能生物医疗微系统应用。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Yang_Liang/zh_CN/index.htm | 微纳加工技术,激光先进制造,BioMEMS & BioSensors等 | 1. 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专业方向知识背景扎实,实验能力强;2. 在专业高水平期刊有论文发表;3. 对激光加工、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医工程等方向感兴趣。 | 杨亮 ygli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微纳米工程实验室-胡衍雷教授团队 |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物理、材料等专业均可 | 1. 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2. 有发表高水平论文经验;3. 对激光加工、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医工程等方向感兴趣 | 胡衍雷 huyl@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2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之光课题组(Light Lab) | 光学与光学工程、微纳加工、纳米光子学、增材制造(3D打印)、光学成像、材料化学、人工智能、柔性电子、固体力学、机械工程等 | 1. 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拥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扎实知识背景;2. 具备微纳加工、光路搭建、材料化学合成等实验技能,有较强coding和英文能力; | 刘之光 liuzg09@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倪劲成课题组 | 奇点光学、激光加工、微纳光子学、拓扑光学、手性光学、二维材料、微腔 | 1. 具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或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2、有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文章者优先 | 倪劲成 njc@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iMED中心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平台,现全职教职工2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可关注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iMED中心微信公众号。https://sz.ustc.edu.cn/kxyj_list/191-1.html,潘挺睿教授https://sz.ustc.edu.cn/rcdw_show/26.html | 微流控、医疗器械、柔性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微纳加工、生物医学光学、人工智能、先进给药等,特别欢迎具有生化实验基础、细胞和动物实验经验或者临床医学背景的申请者 | 1.副研究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著名高校优秀博士生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科研业绩突出。2.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何老师 0512-62881386 hejiaying@ustc.edu.cn |
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5-6人 | 待招满为止 |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传热传质实验室-贺菲课题组 主页:https://tsee.ustc.edu.cn/2017/0621/c3266a187588/page.htm | 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飞行器结构设计和空气动力学等 | 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流体传热背景,熟悉LBM、有限元等方法,有多场耦合跨尺度建模和数值计算经验,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篇以上。 | 贺菲 0551-63600945 hefeihe@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先进电源研究组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新型电池系统研发,包括金属空气电池、锌基电池、液流电池等。课题组主页如下:http://institution.ustc.edu.cn/AdvancedBatteryGroup/en/index.htm | 电池跨尺度多场耦合模拟及机器学习 | 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化学背景,熟悉LBM、有限元等方法,有电池体系多场耦合跨尺度建模和数值计算经验,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篇以上。 | 谈鹏 0551-63601102 pengtan@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李桂强教授课题组https://tsee.ustc.edu.cn/2021/0706/c3267a516204/page.htm | 电化学、材料化学、工程热物理等 | 从事电化学储能、制氢、光伏电池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从事与太阳能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综合能源系统研究 | 李桂强 0551-63603512 ligq@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3-4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裴刚课题组,http://home.ustc.edu.cn/~lilanxin/index.html,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 能源材料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 | 裴刚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热能工程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 |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是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材料分析、力学性能分析、热物性等专业测试服务的专业机构 | 热能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及相关学科背景 | 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热爱实验测试和实验技术研发工作。工作认真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热物性测试仪器操作和研发经验者优先。 | 金熠 63600045 yjin@ustc.edu.cn |
热物性测试岗位需招聘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