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5年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发布来源:中国科学人才网发布日期:2025年9月1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已形成一校、两地(阜新市、葫芦岛市)、三校园(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龙湾校园)的办学格局。持续推进“五大发展战略”,着力实施“立足阜葫、东进沈阳、西出蒙新、贯通丝路”的新发展布局,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在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上奋楫扬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辽工程力量!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
2019年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4年4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一、学校简介
【学科建设】
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辽宁省重点学科;32个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科教平台】
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学者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学校5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名教师入选辽宁省学术头雁,拥有2个“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50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4名教师入选“草原英才”工程(原“英才兴蒙”工程),4名教师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32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8人、辽宁特聘教授18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二、卓越的水平
【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矿业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
序号 | 站点名称 |
---|---|
1 | 矿业工程 |
2 | 力学 |
3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 机械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
博士学位授权点 | ||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 | 0819 | 矿业工程 |
3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 0801 | 力学 |
5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 0802 | 机械工程 |
7 | 0814 | 土木工程 |
8 | 0808 | 电气工程 |
9 | 0857 |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
【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 | 0819 | 矿业工程 |
3 | 0801 | 力学 |
4 | 0802 | 机械工程 |
5 | 0814 | 土木工程 |
6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9 | 0808 | 电气工程 |
10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1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2 | 1202 | 工商管理 |
13 | 0835 | 软件工程 |
14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5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16 | 0701 | 数学 |
17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18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9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 | 0907 | 林学 |
21 | 0910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1251 | 工商管理(MBA) |
2 | 1253 | 会计(MPAcc) |
3 | 1252 | 公共管理(MPA) |
4 | 1256 | 工程管理(MEM) |
5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6 | 0854 | 电子信息 |
7 | 0855 | 机械 |
8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9 | 0858 | 能源动力 |
10 | 0859 | 土木水利 |

三、人才引进政策
一、引进范围
(一)第一层次:杰出人才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4.其他具有广泛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
(二)第二层次:领军人才
1.“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席学者;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简称“杰青”) 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A 类项目获得者;
3.“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
4.“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入选者、外国专家项目入选者;
5.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科技奖或国家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与其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相当的学者;
6.其他与上述资历水平相当的高层次人才。
(三)第三层次:拔尖人才
1.“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简称“优青”)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项目获得者;
3.“国家特支计划”拔尖人才;
4.“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
5.“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及其他省份同类人才计划入选者;
7.与以上资历水平相当并具备冲击第二层次人才潜力的青年学者。
(四)第四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
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
1.海归人员应在国外高水平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有5年以上的科研经历,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2.国内应为本领域知名教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过两项及以上国家级项目,且获得过国家科技奖(前3名)或省级科技奖一等奖(含)以上奖励(省政府或教育部颁发,主持人);
(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优秀专家,省级特聘教授及相当学者;
(3)省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精品课主持人或国家级一流课程主持人,且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前3名)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
(4)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曾担任省学科评议组成员、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的专家学者。
(五)第五层次:学术骨干
A 类:
1.胜任教学工作,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国内双一流高校或高水平科研院所,研究方向处于学科前沿;
2.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或共同一作身份,在行业顶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具备冲击国家级高端人才的潜力;
3.具有副高级职称且主持国家级项目的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
B 类:
1.胜任教学工作,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
2.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或共同一作身份,在行业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3.经专家评议具有突出学术成果和发展潜力的博士或学科急需的博士,可放宽对毕业院校和年龄的要求;
4.具有副高级职称且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成果的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
(六)第六层次: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
1.胜任教学工作,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
2.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或共同一作身份,在行业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3.经专家评议具有突出学术成果和发展潜力的博士或学科急需的博士,可放宽对毕业院校的要求。
(七)第七层次:博士教师
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优秀博士,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且具备岗位所需其他条件,紧缺专业可适当放宽引进博士的年龄要求。
第九条 聘为讲师职称的高层次人才首次聘期为6年,聘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首次聘期为8年。
第十条 相关学院对引进人才首聘期的岗位职责予以制定,岗位职责应包含不限于教师立德树人职责,明确人才培养任务,经学校审核后在学院备案,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二)引进待遇
1.可直接聘为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
2.符合高等研究院(沈阳)建设需求优秀博士,按照沈阳市编制引进,享受沈阳市人才引进相关待遇,专业涉及北斗卫星、智能装备、安全应急、工业软件、医工结合等领域,本硕博均为211/985/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
3.工资待遇组成包含基本工资、人才津贴、生活补助(安家费)、科研启动,一人一议。
4.直聘事业编制、无非升即走、协助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安置。
5.博士后(博士毕业院校世界排名前200名)可享受“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储备项目30万元资助。
6.具有冲击高端人才潜力博士优先推荐“兴辽英才计划”人选。
(三)首聘期6年或8年。

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人才需求一览表
院系 | 专业及方向 | 学历要求 | 联系人 |
---|---|---|---|
矿业学院 | 矿业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类;矿物加工工程(含化学相关) | 博士 | 于海军 13704181103 13704181103@126.com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急管理学院)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矿业工程类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博士 | 周西华 13604989761 lntuaqxyzp@163.com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 地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类 |
博士 | 祝会忠 13898564762 zhuhuizhong@lntu.edu.cn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力学类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肖晓春 13941873096 xiaoxiaochun@lntu.edu.cn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类;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 |
博士 | 杨新乐 13941895867 lntujxxyrczp@163.com |
工商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类;心理学、统计学;人工智能 | 博士 | 温廷新 13591991122 6262614@qq.com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类;交通运输工程类; 建筑学类 |
博士 | 贾宝新 13941855200 jbx_811010@126.com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类;电子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仪器科学与技术类 | 博士 | 李洪珠 13591996033 lhz_98@163.com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类 | 博士 | 南敬昌 13591990197 nanjingchang@lntu.edu.cn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类 | 博士 | 赵晓亮 13941892426 zhaoxiaoliang2008@126.com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物理、化学类;冶金工程类 | 博士 | 马志军 13941881359 mazhijun@lntu.edu.cn |
理学院 | 数学类;与数学紧密相关专业类 | 博士 | 杨鑫 13591999897 1109496790@qq.com |
软件学院 (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人工智能;应用数学 |
博士 | 沈学利 13591996166 LNTURJXYZP@163.com |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公共管理类;社会保障;法学类 | 博士 | 杨秋生 13500486665 yangqiusheng123@126.com |
传媒与艺术学院 | 新闻传播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艺术学类 | 博士 | 王胜源 15042527342 shengyuan45@163.com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政治学类、 历史学类、哲学类、民族学类 |
博士 | 金国峰 18804188889 jinguofeng@126.com |
基础教学部 | 数学类;物理学类 | 博士 | 万君 13591994466 wanjunchina@vip.163.com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学(英语) | 博士 | 王丽 13704985377 wangli8983@163.com |
体育学院 | 体育学类 | 博士 | 刘大明 13941856006 liudaming1974@163.com |
创新实践学院 | 工学类 | 博士 | 徐光宪 13591997899 5261009@qq.com |
矿产研究院 | 机械工程类;矿业工程类;电子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矿业工程类 | 博士 | 谢苗 13941880921 xiemiao1121@126.com |
备注: 葫芦岛校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基础教学部
五、联系方式
阜新校区地址: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葫芦岛校区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大街188号
联系人:李老师 0418-5110364
招聘邮箱:lngdzp@sohu.com
学校网址:www.lnt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