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士后导师个人简介
王俊秀,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特聘教授,温州医科大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附属康宁医院社会心理服务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专委会(筹)主任。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2021年以优秀等级结项),主持完成十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和创新工程项目。目前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社会心态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1JZD038);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课题《人工智能对心理、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与治理》(25YJRC008ZD)。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空间研究、风险社会与风险认知、医学相关问题的社会心理研究、人工智能治理等,专注于社会治理的社会心理学路径探索。
出版专著《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和《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场域治理的路径》(2023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社会心态10年》(2020)、《公共风险:概念、理论与实证》(2020)、《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on Wheels: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Automobile-dependency in China》(Springer 2019)、《社会心态理论前沿》(合著 2018)、《精神文明与社会心态: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2017)、《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2014)等。主编《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22)和《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2022),主编《社会心理建设丛书》。在《社会学研究》、《心理学报》、《Emotio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
目前研究团队成员包括青年教师5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3名,并每年招收博士生1名,博士后2名以上。
研究方向
医学社会心理
健康社会心理
医学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社会心理问题
睡眠的跨学科研究
社会心理服务
二、岗位信息
招聘岗位:博士后
需求人数:2人
工作地点:温州
岗位申请条件
1. 已获得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获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
3. 年龄不超过35周岁,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 具有较强的科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5. 能够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岗位待遇
根据温州医科大学相关博士后管理规定,提供良好科研资源和条件,全力支持申请国家级项目、博士后基金等;
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五险一金等福利。
提供人才公寓、职工食堂、工会福利等,解决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或入托问题。
薪酬丰厚(面谈),出站考核优秀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院教职岗位录用。
四、岗位申请条件
报名时间:长期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
报名材料:
(1)提交个人简历一份;
(2)提交关于进站研究计划、介绍个人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的求职信一封;
(3)提交求职相关材料,包括发表成果列表和原件,能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有关资料。
发送至mentalhealth@wmu.edu.cn(钱老师)并抄送至yuqing_choi@163.com(崔老师),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五、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是浙江省首家精神医学学院,现有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建成全日制本科-本硕连读-硕博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办学等多层次的国内最完整的精神心理人才培养体系,年招生规模280余人,在校本科生851人,硕博研究生165人。2022-2024连续三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研究型)精神医学专业获5星(A++)全国排名第一,应用心理学专业4星(A)全国第14。学院拥有一支以宋伟宏、刘芳等海外院士为代表的国内一流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达到95%、高级职称占52.5%,海外访学经历教师占比达45%,外专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占比达37.5%。学院近年来积极发展“脑健康与脑疾病”学科群,拥有浙江省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省数字精神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学科平台。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D8BxdP4VvS54cV70rbO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