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2025年龙山博士后招收公告
发布来源:未知发布日期:2025-09-09
为深入实施龙山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师资储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要求,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我校博士后队伍,招收事项公告如下:
一、单位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长虹集团等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办学,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4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在工学、农学、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7个;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5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及培育学科,有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共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5‰。
学校有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3个。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学校在2023年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中居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在USNews2024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13位,四川省属高校第一名。
二、招收岗位及招收条件
岗位需求、合作导师及联系方式详见《西南科技大学2025年龙山博士后招收需求表》(附件1)。学校可根据招收实际和工作需要对本公告招收需求岗位和条件进行相应调整。
基本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恪守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在站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
2.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含半年内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在读博士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申请从事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获博士学位年限不受限制。
3.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和学术发展潜力,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应聘:
1.曾受过各类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的;
3.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接受审查的;
4.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
5.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试行)》的相关规定应当回避的;
6.尚处于试用期内的新录用公务员;
7.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的规定,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认定的失信被执行人;
8.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不能报考事业单位的情形。
三、薪酬待遇
1.参照学校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的业绩条件,分为优秀博士后、骨干博士后、青年博士后三个层次,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基础年薪和科研工作经费。
2.团队或合作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另外发放薪酬并叠加工作经费(见附件1)。
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与相关行业产业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等,联合培养企事业单位叠加发放相应待遇。
4.在站期间,学校可免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公寓一套供居住(配备基本生活设施)。
5.在站期间,子女入托入学等均与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同等待遇。
6.在站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按学校有关科研奖励办法奖励。
7.在站期间自愿加入学校工会后,可享受学校工会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
8.学校按有关规定为博士后购买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四、职业发展
1.提供留校绿色通道。在站期间评聘为高级职称,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入选国、省级人才计划,可考核入编教师岗位。
2.在站期间,学校可认定中级职称;博士后人员进站满1年,研究成果或业绩突出的,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学校可单列博士后评审指标。
3.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四川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等基金项目。入选国家“博新计划”的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纳入“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并享受“天府英才A卡”和“绵阳科技城人才卡”相关支持政策。
4.工作期满,考核合格者,可按学校当年招聘公告应聘教师岗位,并优先考核入职。
五、博士后进站流程
			全年接受进站申请,进站申请流程及相关材料见:https://rsc.swust.edu.cn/2025/0107/c
【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六、联系方式
1.联系部门: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李老师、王老师
咨询电话:0816-6089093
联系邮箱:swustpostdoctor@swust.edu.cn
2.设站学科
| 流动站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赵老师 | 18381696301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刘老师 | 13700906070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倪老师 | 13689692288 | 
西南科技大学
			
			
附件1:《西南科技大学2025年龙山博士后招收需求表》
| 序号 | 合作导师基本信息 | 招收要求 | 合作导师为博士后提供的支持条件 | 联系电话及邮箱 | ||||
| 姓名 | 所在科研团队名称 | 学科专业要求 | 拟合作开展的研究 | 额外提供的薪酬 (万元/年) | 额外提供的科研经费(万元/年) | 为博士后提供的其他支持条件 | ||
| 1 | 龚流柱 | 有机催化与含能材料团队 | 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合成、均相催化 | 含能材料的合成,防辐射高分子材料、靶向核药 | 根据贡献和表现,另外给予5-10万元/年待遇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配备硕博研究生; 3.根据课题需要可到中国科技大学开展研究工作; 4.团队为出站博士后积极推荐工作和出国深造。 | 13696515650 gonglz@swust.edu.cn | 
| 2 | 代波 | 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磁功能材料与电子元器件 | 根据贡献和表现,另外给予5万元/年待遇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可与中电集团第九研究所联合指导 | 13989276910 daibo@swust.edu.cn | 
| 3 | 董发勤 | 环境污染调控与生态修复团队 | 环境、生物、材料 | 环境材料、环境健康与矿山修复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980125237 fqdong@swust.edu.cn | 
| 4 | 徐龙华 | 资源绿色综合利用团队 | 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 1.战略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分离;2.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工业废水(主要为矿冶废水)处理;4.矿物材料(能源、催化等领域矿物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3-15万元/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3.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配备硕博研究生共同开展工作。 | 18281552389 xulonghua@swust.edu.cn | 
| 5 | 张江梅 | 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海上核应急监测与预警;2.海洋及大流域核污染预测;3.核辐射环境智能感知;4.新型探测技术与装备。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3-20万元/年 | 提供科研经费不低于10万/年 | 1.团队有院士及国家四青人才的指导;2.团队所在国家级平台,能提供完善的研究条件; 3.团队专门聘请两次进入院士第二轮候选的高级专家,全职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4.提供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专家进行常态化学术交流的机会; 5.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 18681630888 zjm@swust.edu.cn | 
| 6 | 余家欣 | 机械表界面科学团队 |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1.超精密表面加工;2.极端制造;3.润滑及耐磨表面改性;4.机械设计及制造;5.非晶合金精密加工。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3-15万元/年 | 提供科研经费不低于1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3.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工作; 4.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配备硕博研究生共同开展工作。 | 18281415378 yujiaxin@swust.edu.cn | 
| 7 | 边亮 | 环境污染调控与生态修复团队 | 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学科 | 1.计算矿物学、微生物矿物学、矿物材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2.矿物构型演化-微生物浸取-绿色合成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工艺;3.矿物-复合氧化物界面核素竞争络合机制研究;4.低浓度铁还原菌代谢产物驱动蒙脱石边缘构型演化的成岩机制和铀酰滞固模式研究。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与学校薪酬待遇相当,不设上限 | 另议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3.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 | 13795778099 bianliang@swust.edu.cn | 
| 8 | 竹文坤 | 放射性元素分离材料团队 | 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等学科 | 1.铀光电催化分离与资源化;2.海水提铀;3.辐射化学;4.医用同位素分离;5.核医学与辐射生物学效应;6.污染环境生物修复。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5-20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2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为在站博后参加国内外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支持; 3.提供与行业内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交流的机会; 4.可以提供到清华、中核401、苏州大学、中物院、中科大等开展联合研究的机会。 | 13458072004 zhuwenkun@swust.edu.cn | 
| 9 | 黄晶 | 生态农作创新团队 | 作物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生态学 | 1.作物栽培生理;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微生物与作物互作机制;4.植物营养学;5.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发展;6.人工智能与农业大数据。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5-20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与完善的硬件条件,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3.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4.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配备硕博研究生共同开展工作。 | 13550829657 huang.jing@swust.edu.cn | 
| 10 | 金波 | 碳纳米材料研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1.新型含能材料及其功能助剂;2.核素促排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3.富勒烯化学。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3-1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5984654397 jinbo@swust.edu.cn | 
| 11 | 卢忠远 | 先进复合建筑材料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胶凝材料;2.固废建材资源化;3.超高性能混凝土。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可与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技术合作;2.协助成果推广应用。 | 13508128823 luy@swust.edu.cn | 
| 12 | 熊鹰 | 碳基功能薄膜材料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 | 1.新型半导体辐射探测器;2.电磁功能材料。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3-15万元/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2.可与985高校、中科院共同开展工作。 | 13508108924 xiongying@swust.edu.cn | 
| 13 | 邓琥 | 检测技术及应用团队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1.太赫兹器件及检测技术;2.现场光谱检测技术;3.超快光谱检测技术。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5-20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光学实验室、超快激光装置等实验设备; 2.可与合作单位联合培养;3.配套硕士和博士生等。 | 13778153026 33097602@qq.com | 
| 14 | 张华 | 特种机器人技术与数智系统创新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航空航天推进系统智能化探索;2.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3.无人机自主导航技术;4.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5-20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不低于10万/年 | 1.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2.提供完善的平台支撑和研发条件;3.可依托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乐嘉陵院士团队等高水平研究群体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 13658136233 zzhh839@163.com | 
| 15 | 段涛 | 核废物资源化与污染治理团队 | 环境、化学、核、材料、物理、生物 | 1.环境放射化学;2.医用同位素。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8608089996 duant@ustc.edu.cn | 
| 16 | 张亚萍 | 先进能源材料及器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 18780314172 zhangyaping@swust.edu.cn | 
| 17 | 孙红娟 | 非金属矿深加工及尾矿资源化团队 | 环境、材料 | 石英或膨润土或固废相关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5-15万元/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3.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4.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配备硕博研究生共同开展工作。 | 13550826578 sunhongjuan@swust.edu.cn | 
| 18 | 张永德 | 资源综合回收与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团队 | 环境、矿业、冶金 | 有色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及矿山污染修复治理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2.提供完善的平台支撑和条件建设;3.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4.鼓励进行高端学术交流。 | 18780380899 zhangyongde@swust.edu.cn | 
| 19 | 彭汝芳 | 碳纳米材料研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1.含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构筑;2.核素促排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547133920 pengrufang@swust.edu.cn | 
| 20 | 霍冀川 | 核素固化分析技术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放射性废物玻璃及玻璃陶瓷固化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团队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与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 13909019545 huojichuan@swust.edu.cn | 
| 21 | 孙仕勇 | 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团队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环境矿物功能材料;2.环境微生物技术。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3.团队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协助指导硕博研究生共同开展工作。 | 13990124690 shiysun@163.com | 
| 22 | 聂小琴 | 核素绿色循环与关键材料研究团队 | 环境、核、放化、地质 | 医用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研发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908112161 xiaoqin_nie@163.com | 
| 23 | 常冠军 | 动态键驱动功能高分子材料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8381697211 changguanjun@swust.edu.cn | 
| 24 | 吴浪 | 核技术与特种防护新材料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特种玻璃、特种陶瓷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根据课题需要可到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研究工作,企业叠加相应待遇 | 13890105181 wulang@swust.edu.cn | 
| 25 | 傅开彬 | 矿物提取冶金与环境污染防治团队 | 环境、矿业、冶金 | 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5884633446 fukaibin@swust.edu.cn | 
| 26 | 王彬 | 矿物提取冶金与环境污染防治团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微生物 | 1.退化草原有色金属矿集区遗留场地淋蚀生态修复与功能重构关键技术及示范;2.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3.西南露天矿山修复区重金属生态阻隔与土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8281989296 greenworldwb@swust.edu.cn | 
| 27 | 匙芳廷 | 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创新团队 | 环境、核、化学、材料、生物 | 核环境安全技术 | 根据学术表现另设绩效奖励3-15万元/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5983673949 chifangting@163.com | 
| 28 | 刘知贵 | 自主可控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智慧农业无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5万/年 | 1.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场地支撑; 2.可依托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中心智慧农业研究院开展科学研究。 | 13980125888 liuzhigui@swust.edu.cn | 
| 29 | 朱玉玉 | 新型电力系统感知与控制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先进电能转换;2.新型电力系统;3.先进检测与控制。 | 提供不低于5万/年待遇 | 提供科研经费15万/年 | 1.提供科研需要的设备、场地等; 2.有IEEEFellow专家团队指导。 | 18981180001 154828389@qq.com | 
| 30 | 周自刚 | 光电器件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新型超宽光谱光电探测器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5万/年 | 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场地等 | 13890127467 zhouzigang@swust.edu.cn | 
| 31 | 任珍文 | 军工信息技术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分析建模方法;2.面向高原高寒的智能巡逻四足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场地等; 2.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 13689682692 rzw@njust.edu.cn | 
| 32 | 王学渊 | 机电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超分辨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2.高内涵分析技术;3.定量相位成像技术;4.活细胞成像与定量分析技术。 | 提供待遇5-10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15万/年 | 1.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场地等; 2.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 13658125917 121053406@qq.com | 
| 33 | 王坤朋 | 多模态信号处理研究团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复杂装备运维、故障诊断、容错控制 | 提供不低于5万/年待遇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场地等; 2.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 15881629917 kwang@swust.edu.cn | 
| 34 | 田强 | 环境修复材料国际研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1.小角散射技术与应用;2.胶体与界面化学;3.环境放射化学。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化学实验平台、独立办公室;2.根据选题,可选择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培养; 3.提供同步辐射实验机时。 | 15228738582 tqsuperego@163.com | 
| 35 | 任勇 | 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高频软磁材料和微器件研究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场地等; 2.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 13628110503 renyong@swust.edu.cn | 
| 36 | 魏贤华 | 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介质及其储能材料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5908214561 weixianhua@swust.edu.cn | 
| 37 | 张魁宝 | 先进陶瓷与功能复合材料创新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航天热防护复合材料烧蚀传热跨尺度仿真计算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8780575830 zhangkuibao@swust.edu.cn | 
| 38 | 李炳生 | 先进陶瓷与功能复合材料创新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核用关键材料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指导和大科学装置实验机时 | 18893820361 libs9666@sina.com | 
| 39 | 宋英泽 | 先进能源材料研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同步辐射、中子散射等大科学装置实验机时; 2.与国际国内顶尖团队联合培养。 | 18962159060 yzsong@swust.edu.cn | 
| 40 | 朱永法 | 环境与能源催化新材料研究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与能源光电催化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产业化支持; 2.与国际国内顶尖团队联合培养。 | 15810290988 zhuyf@tsinghua.edu.cn | 
| 41 | 杨文彬 | 辐射防护材料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导热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628119297 yangwenbin@swust.edu.cn | 
| 42 | 李鸿波 | 碳纳米材料研究团队 | 材科学与工程/化学 | 互联三唑新型含能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628080589 lihongbo@swust.edu.cn | 
| 43 | 段晓惠 | 新型结构含能材料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含能材料微纳结构与性能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550850090 duanxiaohui@swust.edu.cn | 
| 44 | 刘来宝 | 多功能建材与结构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 1.基于“双碳”背景的特种功能建材研发及应用;2.高韧长寿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与服役性能。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可与双一流高校、央企国家级研究平台合作指导 | 13689691135 liulaobao@swust.edu.cn | 
| 45 | 张礼华 | 多功能建材与结构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 严酷环境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设计研发与服役机理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可与双一流高校合作指导 | 13981100285 zhanglihua1250@163.com | 
| 46 | 杨海君 |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有机合成化学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990175669 yanghaijun@swust.edu.cn | 
| 47 | 徐光亮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化学、物理 | 1.电磁功能材料;2.核素吸附材料;3.电池材料。 | 另议 | 另议 | 
 | 13980129059 xuguangliang@swust.edu.cn | 
| 48 | 代群威 | 环境污染调控与生态修复团队 | 环境、生物、矿物 | 1.岩溶生态保育;2.生物矿化及应用。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550824213 qwdai@swust.edu.cn | 
| 49 | 陈梦君 | 新兴固废碳污协同资源化团队 | 环境、冶金 |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循环利用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5881698434 kyling@swust.edu.cn | 
| 50 | 朱琳 | 新能源与核环境材料研究团队 | 环境、化学、核、材料、物理、生物 | 1.环境放射化学;2.晶体配位化学。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 13060186363 511301487@qq.com | 
| 51 | 罗学刚 | “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 环境、生物 | 生物质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场地等; 2.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 13608110397 lxg@swust.edu.cn | 
| 52 | 刘敬松 | 电磁介质材料及器件应用研究团队 | 材料、化学、应用物理 |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实验研究条件; 2.可与985院校、国企央企开展合作研究; 3.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 | 13696278656 liujingsong@swust.edu.cn | 
| 53 | 李晶 | 化学储能关键材料与应用团队 | 材料、电化学、冶金 | 储能材料、器件及产业化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提供实验研究条件及产业化开发平台 | 15983676338 879763801@qq.com | 
| 54 | 曹克 | 特种高分子团队 | 有机合成化学、硼化学、药物化学 | 碳硼烷的官能化、硼载体先导药物研究 | 提供待遇5万/年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支持与协助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3.为各类型奖项申报提供支持。 | 18181784273 caoke@swust.edu.cn | 
| 55 | 韩颖 | 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微生物学、土壤学、植物学 | 1.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2.土壤多污染物微生物植物协同高效修复;3.重金属和新兴污染物毒理学。 | 另议 | 提供科研经费10万/年 | 1.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支持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2.团队支持在站博士后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或学术交流; 3.提供实验研究条件及产业化开发平台。 | 18281966555 hanying197755@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