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博士后招聘 > 科研院所博士后招聘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光学中心郑炜团队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发布来源:科学人才网发布日期:2025-09-01

中心简介/导师简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光学中心郑炜团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页:https://www.siat.ac.cn/

中心主页: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PI主页:

郑炜-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李慧-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廖九零-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叶世蔚-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中心介绍:

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门从事生物光学这一交叉学科研究的研究单元。中心以国际前沿的光声成像、荧光成像及光生物学理论为依托,面向肿瘤、心脑血管等临床重大疾病,研发一系列国际前沿的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同时积极地推动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中心承担973/863项目、国自然重大仪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90余项,科研经费近7000余万元。有钛宝石飞秒激光器3台、高功率纳秒激光器7台,双光子/共聚焦/光声等高端光学成像装置20余套,设备累计经费超3000万元,已在Nature Methods/Nature Biotechnology等知名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具备国际一流的软、硬件实验环境。目前中心有兼职院士1名,国家优青3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8名,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

PI介绍:

郑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光学影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系,并于同年加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2016年晋升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作为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MethodsPhotonics ResearchiScienceOptics Letters等期刊论文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专项、国自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自然优青、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李慧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15年底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主要涉及无标记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组织光透明技术研究,基于双光子成像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病变研究等。目前已累计发表SCI论文近30篇;主持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青年等科研项目12项,其中6项已顺利结题;参与中科院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多项;申请专利14项,获授权10项,实现临床转化1项。

廖九零 副研究员,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特聘人才。2017年获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博士学位;同年7月加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21年底晋升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包括近红外二区成像、荧光寿命成像、多光子/光声多模态成像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2022年度深圳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自然仪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

叶世蔚 副研究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直接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病理组织光学成像方法,神经影像研究等。目前,已发表SCI期刊论文20余篇,包括iScienceAPL PhotonicsOptics Letters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等,已申请国家专利15项,获授权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科研项目,同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自然重大仪器项目、国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留学项目、日本精密工学会评选的2019年度青年学者奖等。

岗位说明

博士后(每个方向各1-2个)

岗位职责/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开发

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研发,包括但不限于多光子成像、近红外二区成像、紫外吸收成像、荧光寿命成像、光学多模态成像等。

岗位职责

1、光学成像系统设计和搭建;

2、运动控制和信号采集算法开发;

3、图像分析和处理。

研究方向2: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应用

基于团队研发的新型成像技术,开展肿瘤、免疫、神经、关节、临床病理组织光学显微成像研究。

岗位职责

1、细胞培养及常规动物实验;

2、肿瘤/炎症等动物模型的建立;

3、肿瘤/炎症等模型、生物组织、关节病变等的光学显微成像;

4、开展神经功能成像(钙离子成像等)、临床病理组织成像研究;

5、成像结果的定量分析。

任职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未在广东省内从事过博士后工作;

2.热爱科研、勤奋努力,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生物医学光子学、光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历;

4.具备扎实的光学工程基础,在光学显微成像系统设计和搭建等方面具有经验者优先考虑;

5.具备较为熟练的生化实验和动物实验操作技能,在细胞培养、肿瘤模型建立、光学显微成像系统操作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者优先考虑;

6.具备基本的图像及数据分析能力,熟悉ImageJMatlabImarisGraphPad PrismImage-Pro PlusLabviewZemax等软件者优先考虑;

7.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Office

在站待遇

1.待遇:聘期两年、税前综合收入平均30-45/年(含省市补贴),具体面议;

2.五险一金:参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员工薪酬管理制度有关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奖励:与正式员工享有同等年度绩效奖励。

福利关怀

1.专项福利:享受工会福利、伙食补贴、节日补贴、上下班车停车、享受带薪年休假、节日慰问等福利。按照员工结婚、生育、生日、法定节假日等慰问,特色活动(生日会、下午茶、兴趣小组等)等福利;

2.住房福利:可以选择申请院内过渡房、深圳市博士后公寓(合正置地)及深圳市人才房;

3.户口办理:协助办理深圳市户口(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4.优质医疗:为本人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年度体检;

5.科研环境:提供国际领先的科研条件,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充足的研究经费、前沿的实验仪器和愉悦工作氛围。

项目申报

1.专业申报团队、资深科研专家提供项目申报指导,科研成果和技术的转移转化服务,为申请人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精细指导。

2.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博士后国()外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湾区项目)、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湾区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档)、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后择优专项计划。

政策待遇

1.在站期间提供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与课题合作的机会,鼓励符合要求的博士后申报各类项目。

2.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面上资助标准为8万元、5万元,特别资助标准为18万元、15万元);

3.符合条件可竞争性申报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简称国资计划,该计划含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其中A档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每人两年共64万元的资助,其中56万元为博士后生活补贴,8万元为科研资助;B档每人两年36万元博士后生活补贴;C档每人两年24万元博士后生活补贴,此项目与省经费不兼得;

4.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毕业于TOP200名海外高校,根据获得博士学位的年份,以泰晤士、USNewsQS和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为准;在站60/2年,出站后留粤住房补贴40/3年,共计100万),此项目与省经费、市补助不兼得;

5.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后择优专项计划,予以第三年资助,可申请市博士后公寓、市人才房或申请一次性住房补贴2万元,颁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后择优专项计划资助证书》。

6.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后6个月内留()深全职工作且与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给予每人36万元/3年出站留()深生活补助(202511起执行)。

以上福利待遇以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相关政策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制度规定为准。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1.个人中/英文简历(附上发表学术成果列表);

2.学位证明相关材料扫描件;

3.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4.专家推荐信优先考虑。

应聘者请按照“申请岗位名称 + 感兴趣研究方向 + 姓名 ”的邮件标题,将上述材料发送至以下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

廖九零老师(研究方向1    

联系电话:0755-86392242

电子邮箱:jl.liao@siat.ac.cn

李慧老师(研究方向2

联系电话:0755-86392639                                      

电子邮箱:hui.li@sia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