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诚邀申报海外优青

一、学院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辟了我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先河,是国内最早建立雷达、信息论、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拥有西安、广州、杭州三处工作地点。

学校建校90余年来,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向同行,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汇聚,致力打造支撑国家电子与信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担任院长。

学院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1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8人。学院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4人,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院开展航天科学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涉及空间测控通信、导航制导、空间探测等领域,先后牵头获批了学校首个科技部“973”项目、首个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首个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参与“羲和”号太阳探测工程让中国航天首次实现无线能源传输;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项。建有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

空间科学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标志,学院将继续秉持“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科学引领发展、创新探索为先”的发展理念,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以建设一流学院为目标,团结奋进,攻坚克难,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二、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相关领域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研究方向

1. 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 

2. 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 

3. 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 

4. 导航、制导与控制; 

5.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四、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1980年9月1日以后出生; 

(3)具有博士学位; 

(4)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五、资助模式

1. 资助强度:200-600万元(含国家支持),根据需要一事一议。 

2. 资助期限:3年。 

六、工作地点

西安、杭州、广州三地任选。

七、学校支持政策

1.聘任为特聘教授岗位(事业编)、博士生导师,保证硕博招生名额。 

2.年薪50万起,特别优秀者一人一议,另享高水平成果奖励。 

3.提供国家和工作所在地相关配套资助。 

4.提供团队建设与科研经费。 

5.提供必需的办公、实验用房,在团队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6.提供安家费,并可购买学校三室两厅人才房。 

7.享受学校子女入学入托待遇。 

8.提供全程贴心服务,包括:申报全过程政策咨询、申报材料整理、邀请同行专家审阅申报书提供意见建议等。 

八、报名方式及申报说明 

请申请者发送个人简历(包括教育和科研经历、研究成果简介、发表论文情况、项目情况及学术获奖及学术兼职等),同时请提供身份证、博士学位证明、海外工作合同等扫描件至ylli@xidian.edu.cnlljiang@xidian.edu.cn。 

对未入选但进入面试环节或具有相当水平的优秀青年学者,可推荐申报西电华山学者岗位,提供菁英副教授、教授或研究员、副研究员岗位及相应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