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博士后招聘 > 高校博士后招聘 >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5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来 源:科学人才网
发布时间:2025-02-10

湖北中医药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牵头组建、运营管理湖北时珍实验室(全国首个中医药领域省实验室,第10个湖北实验室);建有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重点研究室;拥有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医肝肾研究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等36个省级以上平台。

 

一、招收条件

(一)基本条件

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二)优先条件

具有海外知名高校学习背景或科研工作经历,或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等科研成果,或者与我校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湖北时珍实验室聚焦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主动健康战略研究方向一致的人员。

(三)具体条件

各岗位具体招收条件详见招收计划。

二、薪酬待遇及支持政策

博士毕业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全职工作,且人事档案转入我校,在站期间享受如下薪酬待遇:

(一)薪酬

类别/年度

第一年(元)

第二年(元)

第三年(元)

基础薪酬

20万

20万

20万

租房补贴

3.6万

3.6万

3.6万

生活补助

10万

10万

3.6万

年度薪酬合计

33.6万

33.6万

27.2万

说明:

1.基础薪酬:每年20万元薪酬(税前,含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

2.绩效薪酬:在站三年期间取得的科研等业绩成果,参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绩效奖励。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招收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视工作情况给予绩效薪酬。

3.鼓励合作导师、课题组及设站学院为在站博士后提供科研津贴。

(二)科研资助

学校提供10万元经费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安家生活补贴

对当年出站且首次就业与我校签订3年及以上聘用合同的博士后,学校协助本人申请安家生活补贴,每人30万元,分3年发放。

(四)湖北省及国家博士后项目支持政策

类别

资助标准(元)

资助条件

备注

择优资助

站前

40万

湖北省博士后尖端人才引进项目:招引全球高校排名前150位或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学领域优秀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每年择优评选资助100人左右。

分两年发放

站中

A档:18万

B档:9万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支持进站一年内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博士后,聚焦重点领域、发展前沿研究,每年择优资助200人左右,分A、B两档。

一次性发放

出站

15万

湖北省博士后先锋人才跟踪支持项目:面向当年出站考核评级为优秀等次、首次就业与湖北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及上以聘用合同、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每年择优资助100人左右。

分三年发放

 

项目类型

资助标准

主管部门

申报时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自然科学:8万;

社会科学:5万

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每年3月、8月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自然科学:18万;

社会科学:15万

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每年3-4月

与湖北省联合资助

自然科学:18万

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湖北省人社厅

每年3-4月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A档(博新计划):28万/年(资助2年)+8万科研经费;

B档:18万/年(资助2年);

C档:12万/年(资助2年)

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每年3月

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

A档:10万;

B档:6万;C档:4万

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每年3-9月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平均12万

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香江学者计划

36万人民币+43.92万港币(约合36万人民币)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香港学者协会

每年2-3月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36万人民币+42万澳门币(约合36万人民币)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

每年2-3月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中方资助36万人民币+德方按月资助每人1500欧元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

每年2-3月

三、招收计划及要求

学校特聘专家、学校及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科研团队、湖北时珍实验室拟面向社会招收博士后若干名。

(一)2025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招收博士后一览表

岗位编号

合作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招收的学科或专业要求

其他招收条件

联系学院

联系人

2025BH01

王阶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分子生药学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

 

中医学院

1.团队刘老师

18810550395,邮箱:

liuchao290@163.com;

2.中医学院裘老师

13667220121;

3.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2

杜昱光

中药多糖糖链解析及生物糖组学数据挖掘

糖生物学和分析化学

具备中医药及生化药物相关基础,或具备分子对接模拟及Al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基础者优先

基础医学院

1.基础医学院金老师

15952519028;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3

刘保延

针灸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应用

针灸推拿学(针灸方向)

 

附属医院

1.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人事处曹老师:027-88929063;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4

彭金咏

天然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中药药理学

英语六级,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l科研论文,需全职脱产学习

药学院

1.药学院康老师

13163258776;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5

李平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和相关机制研究;重点侧重慢性肾脏病以及肝病、心血管疾病领域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

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较好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文章或承担过科研项目

中医学院

1.团队赵老师

18311291677;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6

屠鹏飞

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中药、化学、生物学

申请人主要从事中药(天然药物)化学或药理学研究。系统掌握中药化学或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技能,在中药化学或药理学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药学院

1.药学院康老师

13163258776;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7

方邦江

中西结合治疗重症感染与耐药菌感染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症脑病中西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材料学、生物技术工程、兽医学、药学、药理、化学等

须发表有SCI文章,具备相关的实验技术能力

中医学院

1.中医学院裘老师

13667220121;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8

郭兰萍

中药生态农业

中药学、生物学、遗传学、农学、园艺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期间已发表高水平SCl论文1-2篇

药学院

1.药学院康老师

13163258776;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09

魏玮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

临床医学、药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

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及以上(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附属医院

1.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人事处曹老师:027-

88929063;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0

胡凯文

中西医结合肿瘤

中西医结合

以第一作者发表SCl论文1篇及以上(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

附属医院

1.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人事处曹老师:027-

88929063;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1

刘成海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

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生物学

以第一作者发表SCl论文1篇及以上

附属医院

1.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人事处曹老师:027-

88929063;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2

姚魁武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中医学院

1.中医学院裘老师

13667220121;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3

刘宁宁

肝癌炎癌转化的免疫调控及中药防治作用机制;肝脏疾病糖脂代谢的调控机制及中药防治作用机制;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中药学、中医学、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

1.至少发表一篇高水平SCl论文;

2.擅长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及各种小鼠模型,具备肝脏疾病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课题组邮箱:

nnliu01@hotmail.com;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4

王晨光

医药卫生法学

法学、药品监管

 

医学人文学院

1.医学人文学院鲍老师

13545915659;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5

王济

1.中医体质原理与分类辨识方法研究;

2.体病相关与慢病防控研究;

3.体质干预与评价研究;

4.中医体质与老年病学研究;

5.中医体质治未病与养生保健研究。

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学及相关前沿医药领域

1.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工作;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助力合作导师团队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能适应多课题、快节奏的工作环境;

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CR2区及以上或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SCI杂志发表论著2篇,或主持省部级(含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1项,或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排名前3位,含课题负责人);

4.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

中医学院

1.团队王老师

18611862695,邮箱:

wanghuaiyuelva@126.com

2.中医学院裘老师

13667220121;

3.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6

田青

1.脑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病机)研究;

2.中医经方的脑保护机制。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等学科应届博士学位获得者

博士学位研究工作发表SCl论文1篇。

中医学院

1.团队李老师:

15972987980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

师:027-68890039

2025BH17

何庆勇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经典与心血管疾病

中西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医学院

1.中医学院裘老师

13667220121;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8

李西文

基因组辅助育种、中药分子鉴定及溯源

中药学、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基因组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中药鉴定学等

具有濒危药用植物研究或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药学院

1.药学院:康老师

13163258776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19

兰青山

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及制剂研究,附子炮制及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研究,中药科研管理

中药学

 

药学院

1.药学院康老师

13163258776;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20

曾宪涛

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人体微生态与系统性疾病

中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

发表SCl论文1篇及以上,中文核心期刊2篇及以上

附属医院

1.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人事处曹老师:027-88929063;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21

陈立典

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骨与关节中医康复研究

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生物医学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附属医院

1.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人事处曹老师:027-88929063;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2025BH22

李孝英

中医药文化翻译及传播研究

中医学、中医药文化学、中医药翻译与传播学

具备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学、翻译与传播相关基础,或具备Al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基础者优先。

外国语学院

1.外国语学院韩老师

15172264150;

2.人事处(校博管办)方老师

027-68890039

(二)2025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团队招收博士后一览表

岗位编号

招收单位

合作导师基本情况

招收条件

姓名

研究方向

招收的学科或专业要求

其他要求

2025BH23

中医学院-伤寒论研究团队

刘松林

经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具有医学或生物科学研究背景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或SCI期刊论文1篇且影响因子≥3.0。

2025BH24

中医学院-中医疫病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

吕文亮

1.运用疫病理论防治临床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2.运用温病理论防治临床感染性脾胃系统疾病的研究。

医学、生物学

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篇及以上

2025BH25

针灸骨伤学院-针灸学科研究团队

梁凤霞

针灸学、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材料学、生物科学、化学、体育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吴松

针灸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杜艳军

针灸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

 

2025BH26

针灸骨伤学院-推拿研究团队

齐凤军

中医手法联合智能穿戴设备防治糖脂代谢疾病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材料学、生物科学、体育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张晓林

中医手法联合智能穿戴设备防治糖脂代谢疾病的临床评价及效应机制研究;中医手法联合智能穿戴设备干预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效应机制研究

 

樊云

中医手法联合智能穿戴设备防治糖脂代谢疾病

 

2025BH27

药学院-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团队

刘大会

中药资源

中药学、药学、真菌学、食用菌、微生物、畜牧兽医、遗传育种、植保、园艺、食品科学、生物信息、分子生物学等

 

2025BH28

药学院-中药资源评价与多组学研究团队

刘义飞

中药资源学

中药学、药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数据分析、分子生物学、基因转录调控

 

2025BH29

药学院-中药资源评价与多组学研究团队

胡志刚

中药资源与本草基因组学

中药学、药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数据分析、分子生物学、基因转录调控

 

2025BH30

药学院-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及创新药物研究团队

郑国华

中药新制剂与新剂型研究

中药学、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生物与医药等相关专业

 

2025BH31

药学院-本草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

苟君波

以本草药效成分为研究对象,开展合成生物学、成药及功能产品的研究

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2025BH32

药学院-本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团队

刘增根

中药资源化学与新药开发

中药学、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植物学、生物信息学

 

2025BH33

药学院-药用矿物学研究团队

黄必胜;李娟

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类中药、晶体结构解析,矿物学、地质学、材料学等研究背景

 

2025BH34

药学院-湖北省中药保健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运中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学、食品科学

 

2025BH35

药学院-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团队

吴和珍

中药物质基础

中药学、药学

 

2025BH36

药学院-中药防治肝脏疾病研究团队

邱振鹏

分子药理学与纳米医药

药学、中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生物与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2025BH37

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中心团队

卢山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

中药学(中药药剂)、药学(药剂学)

 

2025BH38

药学院-中药炮制与药理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许康

中药炮制与药理

中药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

 

2025BH39

基础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团队

王平

痴呆、失眠等脑病及老年病防治与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

 

黄攀攀

失眠、焦虑等脑病及老年病防治研究

 

兰洲

中医药防治脑病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赵宾宾

中医药防治痴呆、心肌梗死等老年病研究;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

 

2025BH40

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研究团队

刘洪涛

1.中药活性组分的肠道菌群代谢转化及其在营养代谢疾病中的药效分子机制研究;2.基于传统中医药资源,进行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及大健康产品的开发。

生物信息学、药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2025BH41

基础医学院-赵敏研究团队

赵敏

中西医结合调控免疫微环境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

具有知名高校学习背景或科研工作经历,或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等科研成果

郭晓红

中药抗肿瘤

朱璧然

中西医结合防治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

2025BH42

检验学院-纳米生物传感中心研究团队

张国军

纳米生物传感

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相关专业

 

李玉桃

纳米生物传感

 

2025BH43

检验学院-微流控芯片与生物医药分析研究团队

李颖

1.微纳传感器件制备与生化分析和医学诊断应用;

2.药物分子高通量筛选与评价

生物医学工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

同等条件下,具有有机器学习、分子生物学背景优先

2025BH44

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召华研究团队

石召华

中药资源开发与高值转化研究

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剂学、中药学、中医学

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申报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2025BH45

湖北时珍实验室-董江清研究团队

董江清

中药结构药理学

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筛选、药物设计、药物合成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2025BH46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团队

陈刚

中医药养生保健及延缓衰老研究

中医老年病学、分子生物学

 

2025BH47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药防治肝病研究团队

李晓东

中医药防治肝病研究

专业不限

具有优秀创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2025BH48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肾脏病防治及中医药传承创新研究团队

巴元明

肾脏病防治及中医药传承创新研究

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药学

 

2025BH49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研究团队

李瀚旻

中医药调控再生修复防治肝脏及其相关病证

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2025BH50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程良斌

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医、中西医结合

近3年发表SCl论文2篇以上

2025BH51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团队

刘玲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中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025BH52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胃肠病研究团队

胡运莲

中西医结合防治胃肠病

中医脾胃、中西医结合消化病

 

2025BH53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研究团队

罗保平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

中西医结合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IF≥5.0)

2025BH54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学科研究团队

王小琴

1.中医药防治急慢性肾脏病疗效和机制研究。

2.肾脏病机制研究。

3.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肾脏病机制及中药作用靶点研究。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SCl论文1篇

2025BH55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医儿科学内分泌疾病研究团队

刘建忠

中医儿科学

中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影响因子≥3.0科研论文。有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经验

张雪荣

儿科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

2025BH56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学临床教研室

赵焰

推拿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生物医学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2025BH57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林爱珍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肛肠疾病

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擅长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者优先,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至少1篇IF≥5.0)

四、报名方式

招聘公告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网站面向社会公布。

湖北中医药大学官网网址:

http://www.hbtcm.edu.cn

1.报名人员通过湖北中医药大学人事处网站进入湖北中医药大学招聘网“博士后”板块进行在线报名。

湖北中医药大学招聘网官方网址:

http://218.197.176.22/product/recruit/website/RecruitIndex.jsp?FM_SYS_ID=hbzyy

2.报名人员须通过湖北中医药大学招聘网上传以下材料:(1)学历、学位证书及复印件,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需提供博士毕业单位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2)已发表文章的复印件;(3)专家推荐信和其它可证明本人能力及水平的相关资料;(4)注明感兴趣研究方向。

3.初选合格者电话或邮件通知本人参加面试。

五、进站流程

我校全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随时接受报名并组织进站考察遴选。办理进站流程:

https://rsc.hbucm.edu.cn/info/1068/1193.htm

六、联系方式

学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联系人:

方老师:027-68890039;

李老师:027-68890038;

邮箱:hbtcmzp@163.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 湖北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关注微信公众号